烧脑定律

By 霍炬&西乔

现在“高频打败低频”这句话已经成了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标配,大家都用这个来分析问题甚至当作论据。然而,王兴说这句话的时候,是特指在消费领域的。更确切说是特指美团的扩张模式。这句话放在别的领域适合不适合,就难说了。

我和西乔讨论这几年热门产品时,想到了不能有一个稍微准确点的方法,用来量化产品和商业模式,而不是在任何领域随便定义高频或者低频这样先射箭再画靶子。后来我们得到了一个还很粗糙的办法,命名为“烧脑定律”。

既然叫做定律,就要先做一些定义和解释。首先,我们通过计量大脑消耗的能量来分析人类的活动。常见的脑力活动,比如学习、阅读、聊天、看电影,都依靠大脑工作并消耗能量。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主要是依靠体力的活动,比如打字、操作鼠标、把自己移动到餐馆或者在超市结帐,也都需要消耗不同程度的脑力,同时伴随疲劳感。如果有合适的仪器,应该有办法准确的衡量不同人、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消耗能量的多少。但我也不是写论文,就不做实验了,咱们就大致想一下,有个大致比例就够了。用这种办法,可以将打一局游戏、或者赚到一万块钱人民币这类复杂的活动,通过合适的换算方式,完全转化成大脑工作时所消耗的能量。

盛大创新院往事

看到新闻说“盛大游戏完成控股权出售”。有点感慨,去年前同事圈子就在风传,如果价钱合适,桥哥也可以把盛大游戏卖掉,到今天终于成真,盛大已经彻底改变了。过了这么多年,还总是有人问起当年往事,于是决定,趁这个时候,把这篇文章写下来。之前说要写的关于Uber的争论推迟一期好了。

无论强人工智能能否出现,人类的未来注定灰暗

最近,无论中文还是英文,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都突然变多,对于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危害人类也成了一个热点话题。很多讨论集中在所谓强人工智能出现之后的可能性,在这些来自未来学家的讨论中,远超人类智能的“强人工智能”会在我们有生之年出现,到那时候人类的命运会变成什么样。我觉得人们想的太远了。在强人工智能出现之前,人类已经命运已经注定灰暗了。

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隐形战友—开源软件和OpenSSL的真实故事

前几天,在朋友圈看到转来的原发于“界面”关于OpenSSL和开源项目的“隐形战友”一文。开始觉得不过是炒冷饭,“心脏出血”这个OpenSSL严重漏洞,从去年(2014)4月初被公众知道,到现在已有将近一年了,这件事已经算告一段落。尽管这篇文章充满了误解、硬伤和企业宣传,我也没太在意。结果,今天看到界面的网站上竟然还在用支付宝给OpenSSL募捐,这就荒唐了。之前有一些朋友说,无论怎么样,多一些关注总是好的,从现在的结果看,界面的文章造成的坏影响更大,这篇文章扭曲了开源社区的本来状况,对其他组织和企业也不公平。开源软件、安全、隐私确实是大部分普通用户不了解的领域,但记者要写一篇文章,总应该对历史有个基本了解。

界面网络的创始人何力先生,曾经创建了经济观察报和第一财经,都是不错的媒体,再次创业界面,也备受关注。可惜界面这篇文章,给我带来的失望比较大。更好笑的是,当年罗永浩对战王自如的时候,罗粉说王自如的公司是雷军投资的,所以王自如一定是倾向小米的。而今天,界面,这个小米参与投资的媒体,登了一篇锤子的软文。这两者之间对比,实在让人哭笑不得。